近期,全国各地税务机关都在对进出口缴税纳税展开严格审查,一些过去抱有侥幸心理、试图逃税的企业纷纷被查出,并面临高额罚款。杭州某服饰公司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例,这警示着广大外贸伙伴们,切勿抱有侥幸心态,务必按时缴税纳税,恪守贸易法规,做一个合规守法的外贸人!
PART.01 / 杭州服饰公司逃税被罚3.6亿

服装类跨境电商企业最高罚款数额出现了!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发布消息,杭州伊裳有限公司偷税漏税。经调查,公司在2014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未缴纳或少缴应纳税款21237.93万元。这次倒查7年,突破了过去3年倒查的惯例。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杭州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对其处以行政处罚,追缴税款21390.99万元,罚款14866.55万元。也就是说,加上补缴和罚款金额,公司被罚款总额达到3.6亿。

图源: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


PART.02/ 这家公司为什么会被如此重罚?

杭州伊裳服饰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服装公司,09年成立至今,规模并不小。早在2018年,董事长朱华水在活动中表示过:“我的品牌是‘伊**’,目前我公司一年的净回款4个亿左右。”

有业内人士分析,该公司在税务稽查过程中,可能存在处理不善或有对抗行为,在侥幸心理的加持下,导致处罚加重。

很多电商人都存在一个认知误区,认为杭州是电商之都,在税务监管上就会相对宽松。事实并非如此,这片繁荣的电商热土,绝不是税务问题的避风港。经此事件,相信所有的电商企业都深有体会。

3.6亿的罚款,成为了税务部门对所有企业的警示:对于税务违法,绝不手软!确保逃税的高成本让任何企业都不敢轻易尝试。

伴随着跨境电商产业的不断扩大,特别是直播电商的迅速发展,许多商家和主播都赚到了钱。根据艾瑞的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实物商品在线跨境零售额达到13.0万亿元,增长8.4%,而中国直播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4.9万亿元,同比增35.2%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偷税漏税的主播和商家不在少数。多年来,跨境电商受到政策保护,监管宽松。很多中小企业运气好,刷单成为一种普遍做法,直播跨境电商成为偷税漏税的重灾区。

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随着监管趋严,偷税偷税的主播和商家们要面临逃税被罚的压力。

去年7月,税务局公告信息显示,佛山一服饰店(个体工商户)被税务局稽查并罚款 229 万元。经检查,该服饰店在一年期间仅申报了增值税不含税收入480.3万元,而隐藏的收入高达1.21 亿元。

佛山一服饰店被罚缴税款

同样在去年,税务局公告信息称,广州市某化妆品有限公司在2018年通过跨境网络销售平台销售货物,取得含税销售收入合计1.12亿元,但并未按规定申报缴纳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款,被处罚837.33万元。


PART.02/ 企业只剩下税务合规一条路

当下,企业注销都不能确保免于补税风险,税务合规成为唯一出路。

近年来,伴随着税务部门对企业营收监管力度的加大,跨境电商行业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从头部主播因“个税”暴雷,到电商企业偷逃税被重罚,更多的电商企业和带货主播被曝出税务问题。

2023年,全国各地刮起查税风暴,电商企业难逃“补税”关。

数据显示,从2022年第四季度至今,广东、浙江、河南、山东、江西、安徽等地,有很多电商企业被查。涉税订单流水都在5000万以上,且都是针对2021年度。

“金税四期”的上线,更是给企业税务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在这个“以数治税”的新时代,税收征管系统不断升级迭代,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大数据筛查功能,以实施更科学精准的税务监管。

近期,税务局宣布与八大部门联合展开稽查行动。

税务机关已经与多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宣布要在协同联动、数据赋能、精准打击、以打促治上更进一步。这无疑让电商企业倍感压力。

简而言之,在大数据的“火眼金睛”下,电商企业过去在经营中隐蔽的税务风险将暴露无遗。

税务总局最新公布的一则数据让人不寒而栗。

2023年税务部门挽回税款损失1810亿元,远高于2022年挽回税款损失155亿元。毋庸置疑,未来税务稽查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大。企业与其胆战心惊地继续经营,不如主动做税务合规。

在强制性规范的背景下,企业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要么强制合规,要么主动合规。

因此,企业老板们需要尽早根据自身业务实际情况,提前做好税务合规,严防税务风险。只有提前规划、积极排查隐患、提前进入合规流程,方能实现低成本的平稳落地。

内容来源: 知乎@之乎者也

内容仅供读者学习、交流之目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